秋冬季节,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又多了起来,特别是流感和支原体肺炎。由于这两者症状有相似之处,容易混淆,严重的甚至耽误治疗。那么,应该如何正确区分?秋冬呼吸道传染病又该如何预防?在10月8日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,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、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进行了详细介绍。
热点1:为什么秋冬季呼吸道疾病会高发?
呼吸道是人体第一道防御系统,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寒冷,昼夜温差大,降水量变小,天气干燥,体内缺少水分,导致呼吸系统的纤毛摆动变弱,对外界的病原和其他微生物的抵抗力就变差了,冷空气还会使血管收缩,所以进入秋冬季后,呼吸道疾病频发,尤其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,容易复发、加重。
常见的秋冬季呼吸道疾病有流行性感冒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。花粉过敏、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等会在早秋季节出现。慢阻肺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寒冷季节也会加重。
热点2:流感和支原体肺炎如何区分?
流感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,一部分感染者会加重导致肺炎,主要表现为发热,高热常见,嗓子疼、干咳多见。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或进展到肺炎时会有痰。得了流感最常见的感受往往是发烧、浑身酸疼不舒服。流感是人群普遍易感,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。治疗流感需要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,病程7—10天。
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,症状表现有持续干咳,发烧、乏力、胸疼等。有些人感染后症状表现相对轻一些,甚至没有明显加重的表现。成人和儿童都会得支原体肺炎,但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。2岁以下的儿童,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。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往往要用抗生素,也就是抗细菌药物,病程10—14天。
流感和支原体肺炎都属于自限性疾病,没有明显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很容易好转,也没有什么严重结果。流感的高危人群往往是老人、儿童,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,比如有慢性呼吸道疾病、自身免疫疾病和接受肿瘤化疗的人等。还有一些长期吃免疫抑制剂的患者,免疫功能低下,也容易得流感。再有就是妊娠期女性,如果得了流感相关的肺炎,容易增加早产或者胎儿死亡的风险,需要注意。
需要提醒的是,流感容易发展为肺炎或者合并细菌感染。对一些老年人来讲,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,一旦出现了流感相关症状,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,让医生甄别是普通的上呼吸道表现为主的流感,还是已经发展到下呼吸道,出现肺炎了。
预防流感接种疫苗非常重要。如果没有接种疫苗,又和疑似流感病人密切接触,建议大家在48小时以内一是口服抗流感药物,二是打流感疫苗。目前还没有针对支原体的疫苗,所以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呼吸道礼仪,科学佩戴口罩,注意手卫生,同时保持居室通风和个人良好卫生习惯。
热点3: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患者如何预防旧病复发或加重?
秋冬季节,慢性支气管炎、慢阻肺、支气管扩张等容易加重或者复发。因为天气寒冷,还容易发生感染,感染反过来又让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,二者相互影响。因此,提醒有呼吸道疾病或者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,在季节变化的时候要注意几点:
第一就是要保持适宜的室内空气湿度及空气质量,一般湿度保持在50%—60%比较合适,尽量避免温差太大和反复的寒冷空气刺激。
第二是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,如出门科学合理戴口罩,少到人多、密闭、空气质量不好的地方。建议有基础疾病的吸烟患者尽早戒烟,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加重。
第三是要做好疫苗接种,按要求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、新冠疫苗等,避免在秋冬季感染流感等疾病导致原有慢性疾病加重。
第四是要坚持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。哮喘、慢阻肺等患者,都要求长期用药,不要看到症状有所缓解就自行停药。
另外,这些患者要做好自我监测,观察相比平时咳嗽是否加重,喘憋是否加重等。如果感知到咳嗽、喘加重,爬楼也费劲了,还伴有痰量增加、痰性状改变、咳嗽频次增加等情况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